買房

近年常常聽到大家在喊:「房價太貴」、「漲到不合理」了,連政府也意識到這樣的現象,準備用不同的手段抑止房價繼續飆漲,但是,有效嗎?!如果一份麥當勞賣的漢堡要500元,很多人覺得太貴而拒絕消費,麥當勞的漢堡賣不出去,他自然會降價到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位,大家不買,麥當勞就會倒。

房子也一樣,台北市中心的房價漲到每坪100萬元以上,很多人都嫌貴,如果所有人都拒買,建商房子賣不出去,房價不就下跌了?但是,實際狀況卻是,建商賣這麼貴的房子依然有人買,說穿了,這就是經濟學中的「供給」與「需求」關係嘛!需求人數大過市場供給量,價格當然不容易跌。

「房價太貴」的觀點其實要看是從什麼角度出發,一個努力工作月薪10萬元的上班族A先生,手中存款500萬元,這個條件應該算是一般水準之上,讓很多人羨慕了吧!以A的條件,可以用500萬元去買總價1500萬元的房子,然後謹慎度日的以每月薪資慢慢繳清20年的房屋貸款(前提是不失業)。這個時候,A如果妄想要去買5000萬元的房子,他也會覺得那個5000萬元的豪宅很貴,因為以他的收入根本無力負擔這樣的商品。

如果,一個上班族B先生的月薪5萬元,縱然也有500萬元存款,他也買不起1500萬元的房子,因為每月貸款要償還的本息,不是他這樣薪水能夠負擔的。所以,總價1500萬元的房子對B先生來說,同樣很貴。

可是,如果A先生不去買1500萬元的房子,改考慮1000萬元的房子的時候,在他能力範圍負擔之下,「房價很貴」的壓力恐怕會減少許多,因為他付得起。然而當他要花1000萬元在台北市買新房子,以平均房價每坪70萬元計算,只能住14.3坪的小套房格局。如果,A先生把購屋焦點放到目前單價20多萬元的汐止、或者20萬元有找的基隆,1000萬元就可以買到40~50坪以上的3~4房大格局房子了,不但如此,手中的現金也不至於完全砸到房地產中,生活可以過得很愜意。

所以,房價貴不貴?全在於你的收入與你想住哪裡之間的差異,中國有句成語叫做「量力而為」,有多少準備買多少總價的房子,你就不會覺得房價那麼貴了。同樣的,一定要住在市中心的房子嗎?同樣的錢到郊區買房,可以享受更大空間,你怎麼不考慮呢?

有人會擔心郊區的交通,擔心郊區的生活機能;一分錢一分貨,1坪100萬買的房子,樓下就是超商、隔壁就是百貨,後面是電影院,一切都方便,1坪20萬買的房子,出門買個東西就應該騎摩托車,想去大賣場,就必須開個車,想要看場電影,要準備出門的時間就更多,這是必然的。

市中心的房價不會從100萬降到70萬讓你買,就算降到每坪70萬,也有很多人喊貴買不起。郊區房子每坪20萬你嫌它遠、生活機能不佳,一旦交通運輸建設持續發展到郊區,你想用20萬元的價格買房子,恐怕人家還不賣給你。「房價永遠跑在前面、薪水永遠掉在後面」,不要一直嫌房價貴,要問問自己有沒有勇氣現在買下去,等待以後的增值。

看看現在台北市大安區房屋的所有權人,平均年齡是不是都在50歲以上居多,這些人在年輕的時候選上了大安區,等了2、30年,才有現在的房價水準,你何不去找尋另一個有機會的大安區,而不要一直嫌現在的房價太貴。